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1 (第1/3页)
「郁瓷的愿望是养一只小狗。」 -1- 雨天,最愁犯懒,加以克制的方法是点一支烟。 像歌词翻涌,字句泛滥,风抽一半,雨滴打湿另一半,纯粹的望着盘晕而上的氤氲为难。晕陶陶的等待。 陶勇给了信,弄堂里新搬来的“小伙”难得愿意抛头露面,在她这学生作品般青涩的短纪录片里当上一员。没什么要求,钱给够就行,但用人陶勇的原话讲就是:人“幺二”也是有艺术追求的,入行前晓得伐,也是搞电影的。 谁管他搞不搞电影,这世道能拿起手机打开摄像头的,谁都能称一句道一句搞电影,人人都能拍五分钟电影。她早晚混得改行,哪行混得多干哪行,鬼才继续搞艺术。 前两年爱装逼,挨着个的看八九十年代国内独立纪录片人的大作,郁瓷也铁了心拍点“边缘群体”,为非主流地带人群贡献一份绵薄的人文关怀之力。可惜现在是 21 世纪 20 年代中期,任何事物有点儿水花便轻易在网络翻涌起,哪儿还有什么边缘群体,她上海周边上上下下跑断了腿,和市井名流都舔了脸打交道,总算认识了些个拉皮条的。 娼妓,可以吧,就是不明白怎么都是女字旁的称谓,她非要找些个男的拍拍。结论是清一水的模子哥成了泛滥,甚至形成一类能拿得上台面的“高薪职业”,气得郁瓷和搞学术的朋友研究了一整晚“男女性别认知导致的差异性性需求”专题,就差发表个 C 刊论文在网上骂天骂地。 心碎了,梦醒了,看同门喜滋滋按部就班拍片毕业,郁瓷终于急了。 这时候,陶勇发话了。 她跟着晃悠了俩小时,地铁转公交外加步行一点五公里泥泞的步道,总算到了。 哪怕研究生期间多接点烂片进组,攒攒钱也能买辆车呢? 短剧累死累活也就十几天,也能捞不少呢。 熄了伞,落到一处屋檐底,狠狠踏两下靴子甩干泥泞。叫了个录音跟着,估计薛朋还堵在半路,她索性先架上机器,等着陶勇过来。 思来想去,烟灰落在衬衫下摆燃了个底,男妓是什么样的呢? 现实生活里没见过,酒吧里跳舞搂抱的模子哥倒是个个光鲜亮丽。出来卖的应该大抵符合刻板印象:年老色衰?家道中落?堕落下海?总归年轻的有个出路,更何况男的那么好面子,再不济也是当了模子哥或睡睡商业大佬,开个直播混日子了,哪能沦落成这样。 城中村的小阁楼自建居多,倒是规整的摇摇欲坠,围圈的扶手栏杆被覆了灰红色苔锈,似苔似锈,看得人黏腻的想蜕一层皮。郁瓷立着指尖戳了两下,决心绝不倚靠,以免人身意外险应了验。 雨声噼啪作响,后巷尾儿的野猫蔫叫不停,被春夺了魂去。 黏腻,隔绝,湿噗噗的雨季和晚春独来的暧昧气息,出租屋文学。郁瓷浮想联翩。 可惜只是个钱财两结。 哐啷。 楼上房屋,人rou砸墙,大抵是锅碗瓢盆一齐扫地,才能摔得这么噼啪作响。 素材,唾手可得的素材,她在心里暗暗祈祷,希望恰好是那家“幺二”发出得动静,最好再闹出来个现代版女救风尘,不说国际大奖,今年青年赛总得为她让位。 陶勇恰到,郁瓷立时拽了他个踉跄,俩人扛着机器嘎吱嘎吱上了楼。 陶勇拖着节骨架脱落的伞,边走路边抖落头顶水渍,毛囊沿头顶画了个弧形空缺,人却不失风sao坦荡,说话时还翘着节留长指甲的小拇指:“这天还没到梅雨季就落个不停,烦死人。” “辛苦辛苦,多亏勇哥,我这能顺利毕业全得靠你啊,大贵人~”谄媚巴结吹牛逼,市井跌爬滚打第一步,郁瓷从口袋里掏了盒烟,塞陶勇手中:“代购刚到的,上次你说咖啡味好抽,这回还到了奶油草莓,你试试?” 陶勇接了烟,走起路来屁股更扭荡:“还得是你们这一代会玩,我们那会哪儿有这么多途径,还水果味的烟,光抽那卷烟,亲嘴都臭得要死!” 看他举止投足的风姿样,郁瓷总想起白先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